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当地时间12月1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布共同投入2亿美元加速推动创新,帮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小农户增强气候韧性、适应气候变化。
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在世界气候行动峰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盖茨呼吁,将农业提升为全球气候融资倡议的重点议题,并支持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工作。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是全球最大的、由公共资金资助的农业研究组织。本周,该组织公布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投资计划,目标是到2027年筹资40亿美元,使气候适应创新到2030年惠及5亿农民,并将每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减少十亿吨,这相当于消除2亿多辆汽车的碳排放。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超过60%的人口依靠农业获取食物和收入,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近年来,包括东非旱灾和西非洪灾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激增,既侵害粮食作物,又影响牲畜生产,导致经济增长减缓并加剧这些国家和富裕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尽管当前有许多创新措施可以帮助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小农户,但全球气候融资中只有不到2%的资金用于满足他们的需求。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系统委员会主席林迪威表示:“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能够快速推广经实践验证的创新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在切实帮助非洲和南亚等脆弱地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其中包括提供更多木薯和黍子等抗逆性作物的改良品种,推广农民使用的新工具和策略以恢复退化土地并支持建设更健康的生态系统,以及提供长期气候预测,帮助农民预测和应对极端天气和多变的降雨模式。”(完) 【编辑:张奥林】
中新网无锡12月2日电 (记者 孙权)11月30日-12月2日,第三届海峡两岸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高峰会在江苏无锡举行。活动期间,海峡两岸食品科技产业(无锡)合作试验区(简称“试验区”)正式揭牌。
海峡两岸食品科技产业(无锡)合作试验区揭牌仪式现场。无锡市台办供图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民生性、支柱性产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是惠及民众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作为台资集聚高地,无锡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了很好的食品产业基础,形成了以茶叶、大米、阳山水蜜桃等绿色食品和中华老字号为特色,特殊食品为规模,江南大学为人才支撑,未来食品为发展方向的“政府+科研+企业”发展模式。
此番揭牌的试验区,也是继无锡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之后,落地无锡的又一重要的对台交流平台。根据计划,试验区将积极推动两岸食品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引入两岸食品科技产业创新链要素,加速集聚两岸食品科技领域企业、人才、资金与技术,加快构建两岸食品共同市场,探索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海峡两岸食品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标杆区。
此前,试验区的“三区四中心”战略定位、五大主要目标、十大重点产业和八大建设任务均已出炉。到2025年,试验区内食品科技领域台资企业要达到10家。
选择食品产业入手,无锡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当地集聚了一批国际知名的食品产业链企业,形成了知名度较高的食品商贸集散中心。
2021年,无锡获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今年,为全面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无锡还制定发布了《无锡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5年)》,对产业发展、人才的引进、保障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要求。
“希望两岸食品产业界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能主动参与试验区建设,聚焦食品与健康产业前沿热点,广泛开展各类产学研交流,为食品与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深化无锡、台湾食品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无锡市委常委周常青表示,当前,无锡市委市政府正聚焦升级传统食品、做强健康食品,布局未来食品,加快科创平台升级、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特色食品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致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东方食品谷”。
第三届海峡两岸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高峰会同期,还举办了海峡两岸食品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和第三届江南创新创意食品展。
无锡是大陆台资企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截至今年10月,该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552个,协议台资超130亿美元,引进利用台资超70亿美元。据无锡市台办统计,目前,在无锡从事食品行业的台资企业近30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