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12月2日电 (杨飞云)在正于福州举行的第二届福品博览会上,福建省一刻钟便民生活节启动,推动品质商品进社区,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近年来,福建全力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为导向,在15分钟步行距离内,推动社区补齐配强各种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涵盖购物、餐饮、家政、维修和文化娱乐等为一体,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目前,福建全省各地市便民生活圈建设积极推进,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正在全面铺开。福州、厦门、泉州先后列入国家级试点建设,正全力推进试点工作。
据福建省商务厅介绍,福州市已完成167个便民生活圈建设,服务社区居民150万余人,居民满意率达93%;厦门市建成2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泉州市完成6个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
同时,福建全力推动便利店连锁化品牌化升级服务。在“2023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中,厦门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而福州便利店24小时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漳州市、莆田市、龙岩市正积极整合商务发展资金,推动社区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扶持社区开展多元化改造提升。三明市、南平市、宁德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也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统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与社区商业网点协调发展,大力组织开展便民生活圈建设。
福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商务部“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牵头印发实施《福建省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发布一批全省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力争到2025年,实现城区80%以上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通过“百城千圈万企”联动,激发城市活力,助推美好生活出圈。(完) 【编辑:姜雨薇】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近日随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在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是针对地震预警技术方向的专业检测机构,承担着全国地震预警软件的入网测试和运行评估,旨在为地震预警软硬件产品研发、应用保驾护航。
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内,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江鹏介绍地震预警技术测试流程。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该实验室主任江鹏高级工程师介绍,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于2022年4月由中国地震局批复成立,其充分利用四川地区地震频发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四川开展地震预警先行先试的工作积累,建成集专业化人员团队、信息化测试平台、标准化测试流程为一体的业务体系。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已建成1套多类型震例资料库和1套涉及地震预警全链条业务的软硬件检测平台。多类型震例资料库通过整理2017年至今四川数百个3级以上地震事件,以及全国范围和部分国际上强烈地震的数据,涵盖大震、小震、近震、远震、双震、震群等多种类型真实地震记录,以及各种地脉动噪声和干扰信号,可为软硬件测试构建混叠地震等复杂测试案例。
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内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地震预警相关技术产品进行测试演示。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同时,该实验室采用实时仿真技术开展全流程软件测试,并已拓展成为一家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专用终端入网的专业检测机构,逐步实现“测软件、测功能、测仪器、测技术、测策略”的多方位检测能力,保障地震预警信息为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减灾服务。
江鹏透露,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2022年下半年就已承担国家地震预警工程软件测试,2023年8月起对外提供地震预警终端检测服务。未来还将进一步健全检测平台,持续开展专业软件测试、技术系统研发和科技成果应用,筹建地震预警技术研发中心,持续跟踪地震预警前沿技术,并建设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交流平台,共同推进全社会更好应对地震灾害。(完)